“网上行通济”3.0:引领文明新风尚 助力全民战疫
2022-07-13 15:45

行通济是佛山流传数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行通济 无闭翳”谚语在佛山家喻户晓。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佛山传媒集团提早谋划,精心策划开展今年的“网上行通济”活动,这也是传媒集团连续第三年推出“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传播和传承优秀传统民俗,引领树立文明新风尚,助力全民战疫。“爱满佛山·网上行通济”活动于2月15日元宵节零时启动,共吸引227万人次参与。

3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以“佛山传媒集团融创产品‘爱满佛山·2022网上行通济’——立体传播赋能传统民俗”为题,对这一地方民俗活动的创新传播方式进行了报道。


一、早谋划、重创新,用心研发推出“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


(一)提早谋划,周密部署。

2020年和2021年,佛山传媒集团连续开展了“网上行通济”活动,上线融创产品,获得广泛好评。为了开展好今年的“网上行通济”活动,佛山传媒集团早在去年底即部署谋划,组建专门研发团队,力争在前两年产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研发更新颖、互动性更强的3.0版融创产品,满足广大市民网上行通济的需求,创新延续好佛山传统民俗文化,努力践行好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助力全民抗疫。

(二)创新研发,提升体验。

一是创新策划推出行通济IP人物“通仔”。“通仔”谐音粤语“通济”,全程陪同网友身临其境体验“网上行通济”,了解行通济民俗、防疫等知识,点赞公益慈善,参与打卡通济桥、接菜(财)归家小游戏等。通仔的打造,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新到佛山、佛山以外的人进一步认识佛山,了解行通济传统民俗,助力佛山城市形象向外推广。

二是再现现实场景,沉浸式体验。“网上行通济”采用手绘长图形式,在“通仔”的指引下,沿前行方向以3D漫画场景生动再现通济牌坊、通济桥、公益市集、生菜池等代表性场景,配以广东名曲《步步高》背景音乐,插入粤语、普通话、英语等多种音效,为网友带来身临其境、声画一体的行通济沉浸式体验。

三是突出疫情防控主题,强化文明健康宣传。“网上行通济”长图中的佛山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在展示风车、生菜、挥春、老字号、岭南建筑等佛山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元素的同时,突显“戴口罩、测核酸”等最新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和卫生健康提示等内容,通过鲜活的网络形式宣传优秀民俗文化、推动树立文明新风尚。

四是创新研发小游戏,提升交互体验。在“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内置接菜(财)归家小游戏,增强网友互动体验。此外,融创产品聚合了3D动漫视频、行通济知识小视频、在线抽福语、微信红包以及“打卡通济桥”“新年许愿”生成专属海报等多种融媒体技术,趣味性好、互动性强,在网上持续受热捧和被分享。


二、抓宣传、重传承,用力引领文明新风尚助力抗疫


(一)联动“报、网、端、微、屏” 等平台全覆盖推广。

佛山传媒集团积极统筹属下各媒体采取新闻报道、电台连线直播、主持人和虚拟主播推介、创意海报、短视频等融媒方式,大力宣传推广“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强大影响力开展宣传,如“‘网上行通济’刷屏佛山朋友圈”等稿件被平台采用,在佛山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较大反响,起到助力疫情防控和移风易俗的效果。联动“佛山发布”“禅城发布”“南海发布”“三水发布”等有较大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合力推广。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头条号、企鹅号、网易号、百家号、视频号、微博、凤凰、搜狐、抖音、快手等主流网络平台,推介“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呼吁引导广大市民“网上行通济 一样无闭翳”。 此外,在微信朋友圈投放100万人次阅读推广,吸引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二)强化互动体验,吸引广大网民积极参与、主动点赞。

一是“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自 2 月 15日凌晨上线后,无论是宅在家中的市民,还是省内国内其他城市网友、境外人士等都纷纷参与。“网上行通济”参与人次超过227万,广东省内网友占比89.29%,来自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黑龙江、江苏的网友占比均超过1%,另有1.5%的网友来自境外。网友纷纷转发个性化专属海报,表达美好祝福,并为健康、有趣的“网上行通济”新方式点赞。

二是在沉浸体验网上行通济时,网友可以为自己心目中的2021年度佛山公益慈善优秀征集命名活动候选项目和人物点赞投票。这是3.0版融创产品延续往年弘扬公益慈善文化而策划的新的交互体验,共吸引52万人次参与。

(三)引领树立文明新风尚,助力全民抗疫。

受疫情影响,佛山今年如前两年取消了线下行通济。线下不行线上行,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战疫,充分展现佛山市民“心怀德善 何处不通济”的文明素养。“网上行通济”创新传承佛山优秀民俗的同时,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和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使行通济不断焕发新生命、展现新气象。


三、几点创作总结与思考:


今年的“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制作推广由集团总编办牵头统筹,佛山新闻网跟进执行,团队上下紧密协作,克服时间仓促等困难,使产品顺利按时上线。复盘创作过程,有以下几点总结与思考:

第一,项目虽然谋划早,但中途因统筹方、执行方、外部合作公司等的变动,致使真正启动时间不足一个月。为此,只能加快策划定下方案,制作人员春节七天未放假加班加点推进。为确保工期与质量,集团总编办对项目实行每日报告制度,设计、技术、文案等各板块人员每天报告进度及遇到的困难,及时研究并落实解决方案。因此,早谋还要早定,定好方案、定好执行团队和外部合作方。

第二,行通济IP人物“通仔”受到广泛关注,其运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融创产品元宵节上线当日,恰逢集团总部正举行一场招聘会,会上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主题即是这款产品,大家谈得最多的便是通仔。其实策划之初,我们就考虑过要充分用好通仔,比如与融创产品上展示的佛山老字号合作出行通济文创产品,以线上抽奖吸引用户参与互动,不过后因时间仓促等舍弃。

第三,部分宣推海报设计上,过于注重图片美观而忽视突出显示引导扫码或识别二维码体验网上行通济。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者,我们要时刻要用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需求角度提供、凸显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融创产品的形式是H5,其中的个性化专属海报、点赞公益慈善、参与抽奖等交互需要收集用户的ID,因此把H5部署在社交用户数最大、链接能力最强的微信生态,这就会出现通过非微信渠道比如客户端是无法直接访问H5的情况。这种技术缺陷影响用户体验,各媒体网络技术人员有必要紧盯相关技术发展,尽早解决这块问题。

第五,对网上行通济宣传的主动性有待加强。据集团全媒体指挥系统监测显示,关于“网上行通济”话题,今年元宵节期间全网各媒体平台(未含短视频平台)共发布稿件1135条,与2021年同期相比发布稿件减少了19%,主要是微博渠道发稿下降明显。今年各媒体微信、客户端积极发布相关稿件,但转发多、主动创作的少。主动创作的稿件也有一些亮点,如电视台结合历史上行通济的珍贵镜头推出网上行通济宣传视频、日报运用虚拟主播制作AI视频等。


文/集团总编办副主任 曾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