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

开动民生互动的网络“直通车”

发布时间:2024-06-17 17:24:39

2023年,佛山传媒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一体化数智化发展战略,推动媒体融合,落实移动优先。广播编发节目制作部推动《民生直通车》节目改版创新,推行节目网络直播、传播“先网后台”、网络收集民意、生产内部联动,实现了节目生产、传播、互动从传统端向互联网端的转变。

▲《民生直通车》节目直播现场。


解决传播痛点 转变节目形态
“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困。”2005年底,秉持“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民生直通车》正式开播。节目邀请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的负责人来到直播室接听热线电话,了解市民对民生问题的反馈,宣讲政策、解答咨询、跟进处理问题。这一新颖形式和创新做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民的关注与支持,形成新闻媒体正面引导、企业群众建言献策、政府部门持续改进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听众。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媒体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民生直通车》节目依托“花生FM”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探索了线上传播,但整体上仍以传统广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为主,且整体产品形态过于简单、单一,导致二次传播力度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内容生产与传播要求存在巨大差异。

同时,由于《民生直通车》节目互动方式依然依托于传统热线电话,而随着通讯和社交互动方式的变化,知道、愿意通过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参与互动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少,互动成效不高。此外,由于广播传播的稍纵即逝的特点,无法有效展现《民生直通车》在推动处理民生问题上的进展和效能,无法展现互动成效。

▲佛山⁺APP《民生直通车》栏目。


落实传媒改革部署,《民生直通车》栏目组从以上痛点出发进行节目改版创新,探索从简单的音频传播到音视频、图文一体化等生动的传播新方式,并通过“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传播模式,重点打造视频直播、短视频、创意海报等融媒体产品。

我们策划推出了包括《民生直通车·预告》《民生话题·大家谈》《民生直通车·对话》《民生直通车·追踪》《民生直通车·直播》《民生直通车·评论》《民生问题快问快答》等多个产品,覆盖节目前中后环节,内容涵盖了百姓声音、部门回复、现场互动和媒体看法等多个方向,有力构建了完整的节目传播体系,实现了内容和形式传播上的全新突破,体现了节目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市直机关工委召开《民生直通车》工作推进会。


如2023年中考过后,我们关注到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分数线、录取线和录取规则等十分关切,甚至产生焦虑情绪。我们广泛走访了中考考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等,通过《民生话题·大家谈》《民生直通车·对话》报道最关心的问题。同时,我们主动对接教育部门,推动市教育局上线《民生直通车》“中考答疑”特备节目,正面解答公众关切。节目单期直播收看量超过50万人次,相关衍生产品二次传播量亦超过300万。节目后,《民生直通车·追踪》汇总市民在节目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舒缓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6月《民生直通车》栏目改版以来,栏目组在佛山⁺ 平台和各大新闻视频号平台,已累计推出了包括图、文、视频等各类产品总数超过300条,累计阅读量超过700万。


强化媒体监督,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走网络群众路线是中央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民生直通车》互联网化探索的核心理念。我们加强话题主动策划,推动更高效的互动、监督。

《民生直通车》栏目组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结合佛山传媒改革后赋予的全新势能,主动加强与自主移动端编发运营部、第三方平台编发运营部的合作,不仅在节目前期开设互联网互动留言版块,还与中心“民生帮办”栏目紧密联动,强化市民意见收集,还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围绕市民在佛山⁺APP和“听见佛山”视频号等各大平台的留言,实时与上线嘉宾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市民对于话题反应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效提升节目整体互动率和可听性、可看性。

为进一步加强政民互动效率,强化佛山市传媒的公信力、权威性,有效架起公众和政府间沟通的桥梁,《民生直通车》还主动加强以各级党政机关沟通广度和深度,围绕春运、就业、残疾人帮扶和教育等各类重大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策划,主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上线回应市民关心关切。

为民办实事,为政府解忧愁。在解决和解答市民关心的同时,为助力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加速落地和做实做细,《民生直通车》还主动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和全市重点督办事项清单等,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做客节目,切实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互信,拓宽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

目前,市民通过《民生直通车》栏目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在节目播出4个工作日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群众对回复的满意度超过八成。如市民周女士反映在某品牌造型店铺的充值余额遭遇“退款难”,经节目督促市市场监管局介入,商家同意全额退款。市民张小姐误充话费到陌生号码,经过节目推动沟通,运营商次日将钱返还。


深化政民互动 展现直通成效
《民生直通车》栏目的创新突破,有赖于公众对于政民互动的期盼和需求,得益于中心深度融合改革。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民生直通车将持续认真贯彻“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困”的栏目宗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栏目发展目标,不断砥砺前线。

接下来,《民生直通车》栏目将不断强化选题的“民生性”,力争更加聚焦民生问题和公众意见。对此,《民生直通车》除了对外继续深化与12345市民热线的合作沟,不断了解当前市民投诉和关切热点外,还要进一步深化与中心自主移动端编发运营部、第三方平台编发运营部、融媒新闻采集部、电视编发节目制作部等多部门合作,逐步建立选题联动机制,强化数据收集和舆论分析,以获取全面的民众反馈和舆情热点。

▲《民生直通车》节目预告海报。


其次,《民生直通车》栏目组还将持续深化与市直机关工委的沟通互信机制,推动更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上线节目,助力推动解决更多民生问题。同时,《民生直通车》栏目组也会不断深化与上线单位互动沟通,推动带队领导以更加朴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回应公众,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可听性。

再者,《民生直通车》栏目组还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并尝试制作更加精简和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切片,突出问题和回答的重点,激发观众兴趣。此外,栏目组还将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相关数据和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报道和解读,借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为有效推动节目的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认可度的细分类目产品IP,未来栏目组还计划通过节目中的特色板块、标志性口号等方式,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风格,让公众增加认知和信任。

为了拉近《民生直通车》与公众的距离,栏目组还将探索更多节目形态,并计划开展“直通车进社区”“市民考察团”等一系列互动方式,借此增强节目互动成效,满足更多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栏目组也会不断加强学习和借鉴行业内的优秀节目,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作者|广播编发节目制作部 宋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