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佛山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佛山传媒”)深化传媒改革,实施一体化、数智化发展战略。在新闻采编方面,整合报业、广播、电视等传媒资源,重构采编部门设置和全媒体生产流程,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持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落实移动优先要求。
在采编领域的多项改革中,以流量为核心指标和底层逻辑的采编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有力助推了采编发部门内部人员的深度融合和思想观念意识的转变,强化了用户思维,将移动优先理念落实到策、采、编、发生产链条中。
在上述改革推进过程中,笔者是主要的考核方案的拟定者和执行者,本文就结合以流量为核心指标和底层逻辑的绩效考核办法的具体实施,梳理总结这一办法在推进集团一体化数智化改革中的功能和效果,以供借鉴。
转变思想观念,如何破局?以何为抓手?笔者认为,必须进行采编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
一是原日报社三年的实践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原佛山日报社早在2020年就开始实施以流量为核心指标和底层逻辑的绩效考核办法,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以及配套措施。这一探索和实践,为佛山传媒探索和实施以流量为核心指标和底层逻辑的绩效考核办法的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二是先立后破、稳步推进。结合改革后采编业务实际,先急后缓,远近统筹,分阶段稳步推进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采集部首先实施流量考核全覆盖。
融媒新闻采集部高度集中佛山传媒的采集力量,是落实移动优先战略的重要部门,部门整合成立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同一部门内部原来自不同板块的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不统一。为了促进采集部内部的融合整合,借鉴原日报的考核办法,结合中心采编发业务发展实际情况,自2023年10月起,在部门内部实行流量考核全覆盖,原广播、电视采集人员和原日报社采集人员一致,全部采用以自主移动端发布的产品为考核对象,以流量为考核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励采编人员创新与移动互联网传播特征更为适配的生产传播方式,供给移动互联网传播产品。
第二步是审慎覆盖电视编发节目制作部。
电视编发节目制作部内设《小强热线》栏目组,是本地有20年影响力的民生节目IP,人员岗位职责与融媒新闻采集部人员一致,区别在于小强热线栏目组生产的产品,发布渠道仍然以《小强热线》电视栏目为主,小强热线IP矩阵号、醒目视频APP为辅。
参照融媒新闻采集部的做法,对《小强热线》栏目组采编人员实行同样的流量考核办法,以佛山⁺APP、醒目视频APP为考核平台,倒逼传统电视节目转型,以自主移动端传播效果为导向,转变思维,重新设计节目生产流程、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节目移动互联网化的问题。
从2023年11月起,正式对《小强热线》栏目采编人员实行流量考核。同时为了减少改革的冲击,给采编人员一定的适应期,在绩效笼子的划分上,暂时保留了部门独立的笼子,而没有和采集部合并。
第三步是推进流量考核覆盖广播编发节目制作部。
为激励广播节目加速实现移动互联网化,鼓励节目主持人增强用户思维,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构广播节目形态,实现移动端节目首发。按照同样的底层逻辑和考核原则,针对广播节目的特殊性,专门制定了对广播部的绩效考核办法,办法以节目(栏目)为考核对象,以节目(栏目)在移动端的收听率为考核核心指标,于2023年12月正式实施。
至此,佛山传媒实现了对核心生产部门流量考核的全覆盖。
流量考核全覆盖实施近半年来,已充分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采集部全体完成了思想观念意识和认识的转变,对移动优先的认识也更为深刻,生产的产品也日益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10万+以上的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电视部《小强热线》栏目在移动互联化方面成效显著,许多产品在佛山⁺APP也都冲上了10万+。
广播部明显激发了节目主持人进军移动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持人都争相在佛山⁺和花生FM上开设IP号,为用户生产提供全新产品和内容,绩效考核办法实施一个月后,广播部两套频率的节目主持人已在自主移动端新开25个个人号,为用户策划生产供给全新的内容。
实践证明,以产品为考核目标、流量为考核基本标尺的绩效考核办法,能有效调动整合资源,促进符合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产品和内容运营建设。
笔者认为,以流量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其最大的效能就在于能够激励采编人员在思想认识、观念意识,乃至实际行动方面,短时间内完成由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短时间内增强大家的用户思维、用户意识。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推进和移动优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考核制度必然要进行调整、优化、升级,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例如是否有必要随着在移动端对产品精准推送的实现,对流量进行更为科学和细化的区分;是否有必要在流量之外,引入点赞量、转发量的指标,以及如何设定各指标的权重;甚至是否有必要在流量、点赞量、转发量等客观数据之外,引入主观评判的因子,如引入,则其权重又该如何设置等等。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或许正是在以流量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全覆盖之后,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以上述问题作为本文的结尾,亦是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共同的关注和思考,为绩效考核办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积极献言献策。
作者|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田继贤